一家宋式装修风格的“禾古”融合餐厅,“85后”老板周正豪把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放在三楼;二楼白天分时段做茶咖,晚上则切换为“静吧”,喝调酒、吃炒菜;一楼门面位置则留给游客打卡拍照。
【资料图】
这样多元的消费场景就出现在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
苏式建筑,红砖瓦房,法桐成荫,潮店林立。每天,这里迎来数以万计的游客打卡消费。
油化厂创意园由建于1952年的郑州油脂化学厂“原址原位”的老厂房改造升级而来。该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批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生产的中州牌肥皂、“福乐尔”香皂曾经名噪一时。工厂2006年停产后,一度废弃。
工业遗产联结着过去与未来,有着不竭的生命力。“这是工业文化遗产、郑州城市记忆,也是培育人文情怀的重要资源,必须在保护中活化利用起来。”油化厂创意园创始人团队成员多是设计师出身,“现代商业逻辑变了,要围绕‘人的体验’做文章,这些有历史感和年代感的老建筑、老房子天然适合用来深度体验。”
修旧如旧,新必新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造提升,塑造出一方烟火可亲、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美好生活空间,成为如今郑州的“网红消费打卡地”。
有的人来了,爱上这里,就留了下来。
驻马店市平舆县胡记椒麻鸡第四代传承人胡娜来过一次油化厂创意园后,就下定决心在这里开了一家海派风格的“无聊猫”融合菜餐馆;在北京从事奢侈品专柜售卖的徐晓冉回到老家河南,也选择在这里开起了一家名叫“花生”的中古店,专门销售、鉴定、护理二手奢侈品。
“整个园区,每家店铺都各具特色,这些‘80后’‘90后’‘00后’主理人都在用心注入创意,打造消费场景,不断适配年轻人的生活品味和消费习惯。”油化厂创意园总经理王会勤说。
作为郑州市重点提升打造的特色商业街区,油化厂创意园注重发展“五官经济”,目前已入驻新场景、新文化、新生活、新业态的经营主体近百家,初步形成了整体协调、良性发展的商业生态圈。
最是“蝶变”动人心。这片镌刻着郑州独特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存被悄然唤醒,在涅槃重生间“变身”城市秀带、文化秀带和生活秀场。记者 王延辉 本报通讯员 葛培真
标签: